地球上的時間─讀後心得


這段時間我把我內心所有不解、自責、恐慌和埋怨都去找各種書籍來自我療癒,

其中這本書總會讓我一段時間重新閱讀,他好像魔術師可以把我不必要的種種情緒變不見,

我不能說我心靈受傷完全好,但我可以肯定自己已經接受現在的我,我可以確定的是─我要重新出發了。

以下是我擷取〈最後溫柔的陪伴〉文─陳柏舟 文中最值得去學習的內容,希望與大家共勉之。

   「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麼會得癌症?」因為這是一個所有罹癌者的共同納悶。

     癌症史發展了百年,腫瘤自血液到器官,幾乎可以居住在身體的每一處,其複雜性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;

從飲食、作息、生活環境,荷爾蒙,與基因,再到近來新興的說法,是無法釋放的情緒,有太多說法,

而受訪者們多半會從中選擇了一個答案。

     這背後其實所潛藏著人們對於癌症一個普世的觀念:「癌症是一個錯誤。」無論是先天的錯誤,或者是後天的錯誤,

總有人必須要承擔錯誤,而這個人是我,因為癌症在我的身體裡,我的身體出現了一個問題,一個生死攸關的錯誤。

     幾乎是相同的進程,人們在癌症裡,共同在經歷了絕望、否認、挫折、逃避、更深的絕望,等等諸多的矛盾情結後,

開始從錯誤當中學習到教訓,在治療過程中,被迫轉變,有人成功,有人失敗。

     許多人都認為癌症是一個提醒,讓自己發現自己以一種錯誤的方式在生活著,為了擁有一個的未來,所以向過去懺悔,

而人類必須學會放手,學會清淡,並且理解生命裡很多的不必要。

    很多人在這樣的轉換過程當中,逐漸獲得心理的快樂,這並非簡單的過程,揚棄了一生的生活方式,以及慣性的思考模式,

這當中有必須浴火才能重生的意味。

    這樣的連鎖效應卻串起了一個耐人尋味的邏輯,一個錯誤可以引導人們走向一個快樂的結果。在這樣的觀點下,

癌症反倒像是一個嚴酷的人生導師了,因為人類需要在這個世界上辨別是非,然後以健康的方式生活著,否則便會死亡。

    然而在醫者的觀察之中,發現人們過分強調著癌症,在多數人的認知之中,癌症是世紀絕症,直接等同死亡,

所以癌症在人類心中引起的恐慌,遠較其它的重大疾病來的劇烈。

    但實情是生而為人,生老病死是無能避免的,而癌症屬於疾病,疾病是老化的過程,而終極的事實是,

絕大多數的我們終有因老化而死亡的那一天。

    因為當代的人性裡,過分強調了癌症與死亡之間的關聯,以至於許多病人在治療的過程中,偏執地尋求著心理上的安全感,

這份安全感期望著一個沒有死亡的世界,生活長久,而這份安全感的需求也讓很多病人淪為盲目的嘗試各種手段,

只求可以逃過人難逃一死的客觀事實,然後就這麼失去了對於生命,以及對於死亡的想像。

    當一場疾病最終演變成死亡的預言時,一個進入癌症晚期的病人並不會立即照會死神,依病況程度不一,

當今癌症晚期者仍有數月至數年的生存時間等,癌症並非取人性命於瞬間的意外。

    相形之下,癌症其實有它的仁慈性,誠如癌症提醒了人們以一種錯誤的方式在生活,

它也積極地提醒著人們,一個人的人生,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。

    道謝、道愛、道歉、道別─是讓最後一段時間發光的方式,每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一場好好的告別,

而每個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,對生命進行一場巡禮,在最後的歲月活出屬於自己的告別,

並為身後人留下最溫暖的囑告。

    死亡是一個必須被理解以及被接受的東西。但其實很多人忌諱談論死亡,即使是在非談不可的時刻;

如果人若無法從傷痛之中獲得智慧,那傷痛其實就不具意義。

    面對死亡,遺憾往往是必然的,與其將僅存的時光,留予鎮日的哀戚徒然消耗,不如善用,

莫把時間留給恐懼與眼淚,把時間留給自己,留給未竟之事,留給所愛的人。

    最後,願你我都能更珍惜地球之上,你與我彼此生命的時光。

    以上的文章,是這段時間我的精神糧食,心靈的慰藉,因為我做到了最後時光與先生─

   【道謝、道愛、道歉、道別】

留言

熱門文章